网站首页 / 科研动态

肠道代谢物吲哚丙酸恢复16p11.2微缺失小鼠社交和认知缺陷的机制

阅读次数:1130 作者: 卫生毒理学系 发布时间:2024-04-30
[字体:  ]

肠道代谢物吲哚丙酸恢复16p11.2微缺失小鼠社交和认知缺陷的机制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李宁宁课题组联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李会良教授和美国罗格斯大学张雪松教授在在 Microbiome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he gut metabolite indole-3-propionic acid activates ERK1 to restore social function and hippocampal inhibitory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a 16p11.2 microdeletion mouse model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肠道代谢物吲哚-3-丙酸(indole-3-propionic acid, IPA)恢复自闭症小鼠的社交和认知缺陷的新机制。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又称孤独症、自闭症,是一种高度遗传性和异质性的神经发育性障碍,其核心症状为社交缺陷和重复刻板行为。最新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也指出:目前中国ASD患病率约为1%,患者人数超过1300万,其中0到14岁的儿童患病者达200余万。然而,迄今AS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病症终生不可逆转,并且缺乏有效的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手段。此前研究表明,染色体16p11.2片段微缺失(16p11.2+/-)小鼠模型能有效模拟ASD患者的行为缺陷,并存在多种形式的突触功能障碍和脑皮层发育异常。
        作者通过16p11.2+/-建立ASD模型,结合生物化学和代谢组学等方法,发现了肠道菌群代谢物IPA缓解16p11.2+/-所致ASD的机制:IPA通过提高16p11.2区域编码蛋白ERK1的磷酸化水平以及改善与之相关的GABA系统抑制性递质的失衡,能有效改善16p11.2+/-小鼠社交和认知能力的缺陷,为以16p11.2微缺失综合征为代表的认知和社交缺陷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此研究的发现对理解ASD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缓解ASD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Jiang J, Wang D, Jiang Y, et al. The gut metabolite indole-3-propionic acid activates ERK1 to restore social function and hippocampal inhibitory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a 16p11.2 microdeletion mouse model. Microbiome. 2024;12(1):66. Published 2024 Mar 28. doi:10.1186/s40168-024-01755-7

撰写人:申利/张伟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