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科研动态

《细胞》:“社会孤立感”倍增“心理健康问题”的神经基础研究有进展

阅读次数:761 作者: 高蓝 发布时间:2018-05-23
[字体:  ]

“社会孤立感”倍增“心理健康问题”的神经基础研究有进展

 

人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人”。每个人的身体与心理(认知、情感、意志等)是互动的;每人自我的身心与其他有关人的身心,也是通过各种交往而互动的。这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大流动,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以及不少高知识层次的人身心较长时间与环境(主要是社会人际环境)处于隔离状态。人情关系逐渐寡淡、缺乏交流、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此下去,有些人就会出现心理障碍,如孤独感、情绪紊乱或其他身心症状。

社会孤立是指个体不能或很少与外界社会发生相互作用,处于一种与社会、他人相隔离的状态。长期的社会隔离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但他们的神经基础仍然缺乏了解。

最近来自加州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2周(但不是24小时)社交隔离压力(SIS)可引起小鼠多种行为改变,并诱导脑内神经肽速激肽2(Tac 2)/神经激肽B(NKB)的上调。全身注射Nk3R拮抗剂几乎可以阻止慢性SIS的所有行为效应。相反,在小鼠中增强NKB的表达,释放有效应的SIS,促进攻击,将刺激锁定的防御行为转化为持续的反应。多重脑区Tac2/NkB功能的复合分析揭示了肽和其受体在不同SIS诱导的行为改变中的可解离的区域特异性要求。因此,Tac2通过分布式作用协调由SIS引起的多效性大脑状态。

这些数据揭示了长期社会隔离对大脑化学和功能的深远影响,并提出Nk3R拮抗剂的潜在新治疗应用。

参考文献:

Zelikowsky M et al. The Neuropeptide Tac2 Controls a Distributed Brain State Induced by Chronic Social Isolation Stress. CELL, 2018; DOI: 10.1016/j.cell.2018.03.03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