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研究方向 / 安全性评价与风险评估

安全性评价与风险评估

阅读次数:1835 作者: 王华 发布时间:2018-03-21
[字体:  ]

1. 学术带头人:黄芬 教授

 

2. 学术骨干:杨永坚、王素芳、邹延峰、张虎、朱鹏、任玲玲、韦娟、梁春梅、盛杰、吳源、张海燕

 

3. 研究内容

  环境化学物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研究方向坚持人群研究结合动物实验和细胞试验方法,具体开展如下五方面研究课题:

(1)采用动物实验结合体外实验方法,评价新化学物的急性毒性作用、亚慢性毒性作用、慢性毒性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生殖和免疫毒性作用,并结合该化学物的用途及人类可能暴露途径和水平对该化学物进入环境可能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2)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定量评价人群暴露环境重金属(镉、铅、砷、锰、汞)、内分泌干扰化学物(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溴丙烷、十溴联苯醚、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化合物、二噁英)、水污染物(藻类毒素)和大气污染物(PM2.5)暴露水平和动态变化规律;

(3)分析环境重金属(镉、铅、砷、锰、汞)、内分泌干扰化学物(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溴丙烷、十溴联苯醚、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化合物、二噁英)、水污染物(藻类毒素)和大气污染物(PM2.5)暴露与重要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联强度;

(4)采用动物实验结合细胞培养方法,重点揭示环境重金属(镉、铅、砷、锰、汞)、内分泌干扰化学物(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溴丙烷、十溴联苯醚、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化合物、二噁英)、水污染物(藻类毒素)和大气污染物(PM2.5)诱发慢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5)结合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环境暴露已知环境化学物诱发常见慢性非传染病风险评估和预测模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